朱彝尊(1629—1709) 清代词人、学者、藏书家。字锡鬯,号竹垞、醧舫,晚号小长芦钓鱼师,别号金风亭长。浙江秀水(今浙江嘉兴市)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科,除翰林院检讨配资杠杆买入的股票,后入直南书房。博通经史,参加纂修《明史》。工诗古文词,长于考据,开创“浙西词派”,与陈维崧并称“朱陈”,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诗宗(“南朱北王”);精于金石,热衷购藏古籍,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。著述甚丰,所辑《词综》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。
南镇春游词 清 · 朱彝尊
黄衫白帢染缁尘,惆怅花时已暮春。
总向越王城下住,扁舟须负五湖人。
首句 “黄衫白帢染缁尘”:“黄衫” 和 “白帢(qià,一种便帽)” 描绘出人物的衣着装扮,色彩鲜明,给人一种清新、洒脱的感觉,展现出出游者的形象特点。而 “染缁尘” 则表示这原本洁净的衣着被世俗的灰尘所沾染,“缁尘” 即黑色的灰尘,常用来象征尘世的污浊和纷扰。此句通过衣着的变化暗示了人物在尘世中的经历和沾染的世俗之气,为整首诗奠定了略带感慨的基调。
次句 “惆怅花时已暮春”:“惆怅” 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绪,充满了失意和伤感。“花时” 本应是美好的时光,然而此时却是 “暮春”,鲜花即将凋零,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。暮春时节,往往容易引发人们对于时光流逝、美好不再的感慨。诗人在这样的时节出游,触景生情,心中的惆怅之情愈发浓烈,将伤春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。
第三句 “总向越王城下住”:“越王城” 点明了地点,这里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越王城与古代的越王相关,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历史兴衰、英雄事迹等。“总向” 表示一直以来都居住在这个地方,暗示了诗人对此地的熟悉和生活经历。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地方居住,诗人或许会时常沉浸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之中,为诗歌增添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。
末句 “扁舟须负五湖人”:“五湖人” 化用了范蠡的典故,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,功成身退,乘扁舟泛于五湖之上,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。“须负” 表示辜负,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向往像范蠡那样远离尘世喧嚣、自由自在的生活,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,有一种壮志未酬、理想难以达成的遗憾。此句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相结合,升华了诗歌的主题,使情感更加深沉。
南镇春游词 其一 清 · 朱彝尊
频来花下失前期,坐见花飞春日迟。
多事定情繁主簿,山南山北泪连丝。
首句 “频来花下失前期”,“频来花下” 描绘出诗人常常来到花前的情景,表明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关注与向往。“失前期” 则点明诗人与花似乎有着某种约定,然而却总是错过花期,未能在花最绚烂的时候与之相遇。这里的 “前期” 可以理解为与花的约定,也可引申为与美好事物、理想情境的约定,“失” 字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遗憾,奠定了全诗略带伤感的基调。
次句 “坐见花飞春日迟”,“坐见” 写出诗人静静地看着花飞花谢的状态,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落寞。“花飞” 是暮春时节常见的景象,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,给人以时光易逝、繁华不再的感慨。“春日迟” 看似矛盾,春天本是短暂的,但诗人却感觉春日漫长,这是因为诗人沉浸在伤春的情绪中,度日如年,以主观感受来强化了这种因美好消逝而产生的惆怅与煎熬。
第三句 “多事定情繁主簿”,“多事” 二字赋予了一种嗔怪的意味,仿佛是在责怪 “繁主簿” 多管闲事。“繁主簿” 可能是一个典故或具有特定指代的人物形象,但在这里更像是一种象征,象征着那些扰乱诗人情思、让诗人陷入情感纠葛的因素。“定情” 则表明诗人在情感上有着某种坚定的执着,然而这种执着却似乎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烦恼和困扰,使他的情感世界变得复杂而纠结。
末句 “山南山北泪连丝”,“山南山北” 描绘出空间的广阔,诗人的泪水仿佛跨越了山水,连绵不断。以景衬情,用广阔的山水来衬托诗人无尽的泪水,强调了诗人情感的深沉与悲痛。“泪连丝” 形象地写出了泪水如丝线般连绵不绝,将诗人内心的哀伤、痛苦等复杂情感推向了高潮,让人感受到诗人在情感上所遭受的巨大冲击和无法排解的忧愁。
整首诗围绕着花开花落展开,借景抒情,通过对错过花期的遗憾、看花飞的无奈、情感纠葛的烦恼以及无尽泪水的描写,层层递进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伤春之情、情感之苦以及对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感慨,展现了诗人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,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南镇春游词 其二 清 · 朱彝尊
北渚佳人望渐稀,西江游子澹忘归。
新词唱尽梅花落,散作滕王蛱蝶飞。
首句 “北渚佳人望渐稀”“北渚” 一词,带有一种清幽、寂寥的氛围,常让人联想到水边的幽静之地。“佳人” 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人物或理想,这里的 “佳人” 或许是诗人心中所倾慕、思念的对象。“望渐稀” 描绘出诗人长久地凝望,然而佳人的身影却越来越模糊,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。这既写出了空间上佳人的远去,也暗示着诗人与佳人之间情感联系的逐渐疏远,或者是对美好事物难以追寻的怅惘,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基调。
次句 “西江游子澹忘归”“西江” 点明了游子所处的地理位置,给人一种漂泊在外、远离家乡的感觉。“游子” 一词直接表明了诗人或诗中人物的身份,漂泊在外的游子形象往往伴随着孤独、思乡等情感。“澹忘归” 中 “澹” 有淡泊、悠然之意,“忘归” 则说明游子沉浸在某种情境或思绪中,以至于忘记了归乡。这里的 “忘归” 并非真正不想回家,而是因为内心有着更为复杂的情感和牵挂,使得归乡之意变得淡薄,也许是对 “北渚佳人” 的思念,也许是对当下情境的留恋,又或许是对未来的迷茫,让游子在异乡的江边徘徊,忘却了归期。
第三句 “新词唱尽梅花落”“新词” 暗示着诗人创作了新的诗词作品,这些诗词或许是他情感的寄托和抒发。“唱尽” 表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融入到诗词之中,尽情地吟唱。“梅花落” 既是实指梅花飘落的景象,也是一种文化意象,梅花在传统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、坚韧,而 “梅花落” 则寓意着美好事物的凋零、消逝。诗人唱尽新词,伴随着梅花的飘落,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逝、美好不再的伤感氛围,同时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在情感上的失落和无奈。
末句 “散作滕王蛱蝶飞”“滕王蛱蝶” 运用了滕王李元婴的典故,李元婴擅画蝴蝶,其所画蝴蝶精妙绝伦,有 “滕王蛱蝶” 之称。“散作” 描绘出一种分散、消逝的状态,诗人的情感、诗词如同化作了滕王所画的蝴蝶,四处纷飞。这一意象既富有浪漫色彩,又充满了虚幻之感,将诗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华,使其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解脱出来,融入到一种空灵、虚幻的境界中。同时,“散作” 也暗示着诗人的情感和思绪的消散配资杠杆买入的股票,如同蝴蝶纷飞般难以捉摸,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。